這晚由朋友介紹﹐到的是位於復興北路上﹑捷運下面的銅猴子。
這家是美式餐廳﹐據說老闆也是個老美﹐所以也有不少A肚仔來相挺。
朋友還擔心我才從美國回來﹐會不會比較想吃中餐﹖其實我是蠻雜食性的人﹐所以各國餐飲﹐都頗能享受其中﹐更何況如果細讀我在紐約的飲食記錄﹐可以發現﹐我好像也不怎麼吃西餐…XD﹐自然就不會有難得回台灣一趟﹑就多吃點中餐吧﹖的想法。
這是我當晚點的長島冰茶﹐還有朋友所點﹑我忘記名字的調酒。本來我若點調酒﹐多半是點曼哈頓的﹐不過覺得有點老套﹐所以就換個花樣。
順便跟新朋友介紹個我不知道講了有沒有八百遍的老故事﹕據說將調酒曼哈頓裡面的櫻桃吃下﹐會有新戀情。不過我個人的實作經驗﹐這完全是沒有用的…XD
這個是我點的培根起司漢堡。我本來要求內餡的肉餅三分熟即可﹐不過服務生似乎不知道﹐原來內餡也可以跟牛排一樣﹐可以選擇熟度的﹔所以後來想想﹐還是讓廚子作他比較熟的方法吧﹖
薯條炸得還蠻不錯的﹐比麥當勞好。
說到這裡﹐順便講過最近搭小黃﹐從運匠那裡聽來的東西﹕自從幾個月前的炸油事件﹐現在台灣各大速食店﹐於是乖乖地定時換油之後﹐居然有一些人客閒聊時會抱怨說﹐現在麥當勞的炸薯條﹐好像少了一個好吃的味兒﹐似乎油越回鍋﹑炸出來的東西會更香。
除了Orz之外﹐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天主教的儀軌﹐在第四世紀便已規範﹐在Seven Deadly Sins裡面﹐Gluttony(貪吃)便是下地獄的重罪之一。當然啦﹐現代人絕大多數都不這麼認為。
這是朋友點的菲力牛排﹑七分熟。如果是上好的牛肉﹐不點三分熟﹐簡直就是讓盤子裡面的牛枉死﹑浪費食材(解釋前面有提)。不過不清楚這家餐廳的牛肉來源﹐所以還是煮熟點比較安全吧﹖
台灣一直以來﹐都以農畜漁產品﹐作為與外國商業關稅﹑討價還價的工具﹐所以進口的牛肉﹐似乎來源與品質都不穩定。最近到某家日本料理用餐﹐那裡面的Mori師傅﹐還告訴我說﹐台灣是不準進口真正的和牛牛肉的﹐原因就不詳了。
關於老外來台灣開餐廳﹐我想到另外一個典故﹐也是老朋友們大概聽了八百遍的東西﹕
十幾年前有部美國的浪漫戲劇電影Addicted to Love﹐女主角是Meg Ryan﹐男主角是Matthew Broderick(好啦﹖我知道他不是很有名﹐他更有名的抬頭﹐是Sex and The City裡面Kelly的真老公)。電影裡面描述﹐男女主角的男女朋友﹐分別把正牌的伴侶甩了在一起﹐於是男女主角形成一個奇怪的聯盟﹐想要拆散他們。
其中Meg Ryan的前男友﹐是個法國南部長大的傢伙﹐在紐約曼哈頓開了幾家法國餐廳﹐事業頗為成功。男主角為了知己知彼﹐於是混進餐廳裡面當洗碗工。
有一天那個法國傢伙喝多了兩杯﹐於是跟男主角閒聊﹕「嘿﹗Little man﹐你知道我為什麼會成功嗎﹖因為我是超人﹗」
廚房裡面的大家﹐當然覺得他酒醉講瘋話。但是他接著說﹕「我是在普羅旺斯長大的。在那裡﹐每個人都會說法國話﹐每個人都懂紅酒﹐每個人都會煮法國菜﹔我在那邊﹐一點也不特別。…」
「…但是在紐約﹐一切就不一樣了…嘿﹗我會說法國話﹐我懂法國紅酒﹐我會煮法國菜﹗超人在超人家鄉是不會飛的﹗」
光棍不擋財路﹐僅以上面電影中的隱喻﹐作為這回食記的評語。當然啦﹐是有比麥當勞好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