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Yvonne小姐的大力推薦﹐我想也有一些朋友﹐有關切中醫美容﹑皮膚科的資訊﹐所以我大略介紹一下﹐其中的發展歷史﹐以及基礎理論﹕

在幾千年前的上古之時﹐大家都苦哈哈的﹐飯都吃不飽了﹐哪還顧得了漂亮﹖自然﹑是沒有美容這種東西的﹐所以美容的概念﹐乃是隨著時代演進﹐以及知識的累積﹐人們物質生活的進步﹐才慢慢形成的學問。

這門知識的累積﹐大概是從以下的部門逐漸開始的﹕

 

一﹑發表發汗藥﹕

這是最基礎而簡單的外感風寒﹑風熱﹐從這個部門﹐醫家學會如何將外邪﹐從皮表外推出去﹐甚至如果這個病人的正氣不足﹐還可以佐以適當的補益藥﹐加強推出外邪的功能。

這一類的藥物﹐有桂枝﹑桑葉﹑薄荷﹑紫蘇葉﹑白芷﹑菊花﹑扁豆﹑防風﹑荊芥﹑生薑﹑葛根…等等。

二﹑小兒痘疹科﹕

有人說﹐古人都不會得癌症﹐廢話﹑在他們得癌症之前﹐可能就先得麻疹﹑水痘﹑天花而死了。所以在古代﹐痘疹科是非常重要的科目。

由於幼兒的元氣沒有大人強﹐所以驅逐外邪的力量﹐本來就比大人弱得多﹐又為了顧及他們皮表的美觀﹐不會產生坑疤﹐所以除了驅逐外邪﹐還多了兼顧補強正氣﹐收斂瘡口的藥物﹐這也為未來的中醫皮膚科﹐多了許多實驗的經驗。這一類的藥物﹐有黃耆﹑當歸﹑丹參﹑土茯苓﹑白蘚皮﹑蛇蛻﹑蟬蛻﹑赤芍…等等的藥物。

三﹑金創﹑燒﹑刀傷科﹕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﹐有江湖就有人打架﹐所以刀傷科(古名金創科)﹐以及被燒傷的科目﹐就被發展出來了。這個科目對於皮膚科的貢獻﹐是以前面兩個科目為基礎﹐再增強去腐生新﹑預防發炎﹑收口養肌的功能。

這個科目的藥物﹐跟前面兩科是重疊的﹐另外再加上紅花﹑桃仁﹑沉香﹑白芨﹑焦梔子﹑焦黃連﹑焦黃柏﹑旱蓮草﹑王不留行﹑白前…等藥物。

四﹑瘟疫瘴蠱科﹕

由於時代演進﹐古人開始往南方作生意﹐於是行經叢林﹑沼澤地區﹐不小心誤感瘴氣瘟疫﹐甚至是性病。這一類的科目﹐就是現代所謂的傳染病﹐除了肺系﹑胃腸系的疾病﹐再來就是皮膚的紅腫﹑潰爛﹑瘡口﹑脫皮﹐甚至腐爛。或者是蟲類叮咬﹐或者是呼吸飲食導致﹐或許是皮膚直接接觸。

知識是累積的﹐這個科目的用藥﹐是在前面三類的基礎上﹐再加上清熱解毒﹑和解代謝的功能。這一類的用藥有金銀花﹑青黛﹑大青葉﹑紫花地丁﹑紫背天葵﹑白花蛇舌草﹑蒲公英﹑野菊花﹑大黃﹑苦參…等藥物。


基本上﹐中醫是整體一元論﹐所以外在的毛病﹐還是要從內部相關的經絡﹑內臟來治本。而中醫美容/皮膚科﹐就是以前面四種科目的知識累積﹐再作進一部的細膩發展﹕

一﹑黃帝內經有云﹕心華於面﹐肺主皮毛﹐所以治療臉部﹐入心﹑肺經的藥物﹐是不能缺少的。

二﹑面部的經絡循行路線﹕

F23_20091231120113170.jpg 

這個我抓來的照片﹐簡單地畫出經過面部的經絡與區域﹐所以任﹑督二脈﹐以及胃經﹑大腸經﹑三焦經﹑小腸經﹑膽經﹑膀胱經。所以一位細心的中醫﹐要治療面部的疾患時﹐會比對面部經絡循行的相對部位﹐這樣開藥﹑針灸治療時﹐效果可以更明顯。


年紀越大﹐我越發現老人家說﹕病從口入﹑禍從口出﹐實在是至理名言。

中醫對於皮膚的疾病(不限於面部)﹐通常認為是過食膏梁厚脂﹐也就是攝取太多油炸﹑油膩﹑醃漬﹑勾芡﹑口味重的食物(過鹹﹑過辣﹑過甜)﹐以及飲酒過度﹔現代人又多兩個項目﹐就是化妝品不透氣﹐或是中毒﹐以及抽煙。

很久之前﹐我曾經治療一位拉丁太太﹐滿臉全是豆花的毛病﹐因為有一次的對話印象很深刻﹐所以我常常拿來當作話頭﹐勸告我的病人們﹕

當時她來看病時﹐還帶著一桶炸雞﹔我看了搖頭﹐所以勸告她﹐這類的東西還是減量比較好(我其實不會建議人家完全不吃某類食物﹐但至少要減半)﹐少吃為妙。於是她回答我說﹕

「廢話﹐我也知道不吃油炸的東西﹐對皮膚比較好啊﹖但我就是愛吃啊﹖我花錢來找你治﹐就是因為我不想戒掉吃炸雞﹗」

 

戰國時代的扁鵲﹐有個病家有六不治的說法。其中之一﹐就是驕恣不論於理

如果將要來我這兒看診的朋友們﹐或許是皮膚科﹐或許不是﹔若您有類似前述的心態﹐我必須言明在先﹐我的治療效果﹐可能會有限﹐或是很緩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