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上個禮拜﹐看了四位感冒病人﹐所以終於中標了。週一開始﹐我覺得不太舒服﹐趁著病中閒愁的時候﹐除了作藥與讀書﹐我隨性找到了這首老電影《名劍》的背景音樂。

三十多年前﹐有這麼迷離的旋律﹐還蠻不錯的﹑是吧﹖名劍這部電影﹐故事雖然老套﹐卻是當時所謂的新浪潮電影﹐拍攝手法﹐算是蠻特殊的。

然後我忽然又想到上面的旋律﹐那是之前幾年﹐陪沈家老母﹐看彼岸拍攝的連續劇《天涯歌女﹑周璇》﹐大概就是屬於民初前後﹐流行於大陸的鴛鴦蝴蝶派之流的風格。

我覺得這段旋律﹐跟前面的主題曲﹐曲風似乎有些類似﹔當然﹑劇情是完全不搭嘎的。

或許是因為治療感冒的中藥(當然還是我自己開的)﹐服用後還是有點Drowsy﹐於是半昏半醒之間﹐聽著這兩首歌曲﹐我忽然福至心靈﹐創作出了下面的這個東西﹕

 

這是我以八卦掌義為基礎﹐衍生出來的雙手刀刀法。影片演練的﹐大概是全部的1/3﹐我已經把全部的套路﹐在聆聽以上兩段旋律的兩個小時之內﹐就創作完畢了。

有時候﹐讀到古人在醉中﹑病中﹑愁中創作詩詞﹐總覺得不可思議﹔如今臨到自己身上發生﹐而且病後清醒﹐想要檢視套路是否有瑕疵﹐居然發現﹐清醒後的我﹐可以更動的部份蠻少的。

這套刀法﹐雖然我使用的兵器﹐是類似苗刀的物件﹐不過這不是苗刀的刀法。

苗刀傳說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﹐戚少保發明的﹔刀如禾苗﹐故名苗刀﹐與苗族無關。

連老外都知道典故﹐所以還加註Grain Leaf Saber

因為當時明朝中土武術﹑滿片花草(不是我說的﹐是戚少保說的)﹐變得極不實用﹐於是戚繼光實事求是﹐學習日本劍道的技巧﹐創出了一系列的長刀刀法。與戚少保同一時期的武術名家﹑俞大猷將軍﹐則變生出了楚荊長劍﹐乃至於著作了一本劍經(不過該書是以棍法為主)

我的創作﹐的確有參考到劍經裡面的描述。套路是融合了刀法﹑棍法﹑槍法﹑劍法﹑以及勾法。我不建議以苗刀來解釋我的套路﹐因為我的刀法﹐割﹑抹﹑刺多於劈砍﹐大開大闔的動作很少﹐比較利於狹小的空間裡巷戰。


其實我連刀譜都已經寫好了﹐而且是兩套版本。

懂得功夫的朋友們﹐這套刀法﹐就叫做楚荊長劍﹐因為套路符合了劍經的要求﹕

剛在他力前﹐柔乘彼力後﹔彼忙我靜待﹐知拍任君鬥。

至於不懂武術﹐喜歡浪漫武俠傳說﹑有豐富想像的人﹐這套刀法﹐則叫做相思長刀﹐因為動作風格時而反側纏綿﹑時而斷續﹕

道是不相思﹐相思催人老﹔幾番費思量﹐還是相思好。

 

我不是喜歡吹牛的人。我大概是22﹑23歲左右﹐才開始習練八卦門內的東西﹐走了十幾年﹐好像得到了什麼﹐卻也好像越走越迷糊。

我所認知到﹑所謂的八卦掌義﹐也就是以八卦的心法﹐作徒手或兵器的戰鬥﹐原則就是四個字﹕脫袍讓位。

…位子給你﹑我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