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tcm002.jpg 

所謂陰陽平衡﹐就是上面的狀態紅色代表藍色代表)。因為我是高科技白痴﹐所以只會用簡單的小畫家軟體﹐畫這種程度的東西﹐請各位二十一世紀高科技電腦傑出人才們見諒啊﹖…Orz

所謂的陰陽平衡﹐並非完全固定不動的﹕例如早上起床﹑晚上睡前﹐氣溫﹑工作﹑思慮﹑運動﹑情緒﹐都會造成陰陽平衡的起伏﹔但一個健康的人﹐加加減減一天下來﹐陰陽之間的能量﹐還是會維持在平均的水平上。

陰陽氣血﹐在中醫學理上﹐是有點狡猾而複雜的概念。因為古中文字彙較少而精簡﹐所以陰陽氣血﹐可以指人體必須的東西﹐即屬於正氣的範圍(之前介紹過)﹐是正氣以其不同功能的再細節化。但也可以用來解釋邪氣進入體內後﹐與人體交互作用後的能量消長程度。

 

陽代表無形的機能能量﹐陰代表實質上的結構組織﹑以及液體。

 

 

西醫也是講究平衡的﹕例如血壓﹑血糖等等﹐生理數字的範圍是有規範的﹕

 

很多女性擔心骨質酥鬆﹐所以大量補充鈣質。鈣質不足﹐的確會導致骨骼形成不實﹐而且引起抽筋﹔但是鈣質攝取過度﹐會導致心悸﹐以及膀胱﹑腎臟等臟器的結石。

 

補充維他命的葉酸﹑B12﹐可以幫助孕婦降低畸形兒的產生﹐並且提高人體再生能力(血管)﹐但是最新的研究也顯示﹐攝取過多的葉酸﹐會導致癌症。

 

攝取低劑量的水楊酸基製品﹑如阿斯匹林﹐或是中藥的山楂﹐可以幫助打通血管裡面的血淤﹔但是攝取過多﹐又會引發腸胃的潰瘍﹐因為它們是強酸。

 

 

在中醫理論裡面﹐健康的定義就是陰陽五行平衡﹕沒有OO越多越好﹐或是XX越少越好這種事情。

 

事實上﹐連古時候的中醫大師﹐都有氣有餘便成火﹐陰有餘便成痰(丹溪心法)的說法。所以千萬不要迷信沒病進補﹐囤積能量的說法﹐那是賣藥的人在騙你。


中醫在定義證型的時候﹐常常使用的一種診斷模式﹐就是陰陽五行理論。本則先介紹陰陽虛實﹐下次再介紹五行內臟理論。

許多看過中醫﹐或是學過中醫的朋友﹐都會聽過什麼肝陽上亢﹐肺腎/肝腎陰虛﹐脾陽衰敗﹐腎陽虧虛﹐心陽不振﹐心陰虛﹐胃陰虛火…這一類的名詞。命名證型的時候﹐常常是伴隨某些內臟的名字﹐然後再加上陰陽﹑虛實的能量強弱敘述﹐以描述病人當時的病理現象。因為五臟如果同時都出現病況﹑或虛或實﹑或陽亢或陰衰﹐這種證型出現的話﹐通常這個人已經進加護病房了。

tcm001.jpg 

然後這又是高科技白痴的我﹐用小畫家畫的四個圖﹕

一﹑陽盛/陽實﹐左上角 I﹕這代表由於內在或外在的因素﹐體內的陽氣﹐忽然變得很強大﹐導致於陰陽不平衡。

常見的狀況﹐如中暑的外在暑熱侵犯﹐由於不對證而誤服鹿茸﹑冬蟲夏草﹑附子﹑人參等熱性藥導致的藥物中毒﹔內在因素﹐忽然產生陽盛的另外一個常見的狀況﹐就是極大量的酗酒。

在現代人來說﹐有極少數的案例﹐還有因為運動習慣極為良好﹐或是練習武術﹑氣功走火的人﹐也會產生氣有餘便成火的病理陽盛現象。

二﹑陰盛/陰實﹐右上角 II﹕這代表由於內在和外在的因素﹐體內的陰氣﹐忽然變得很強大﹐導致陰陽不平衡。

常見的狀況﹐如濕冷的冬季﹑外邪入侵﹐導致關節或腸胃出狀況﹐內在的因素﹐有因為忽然過食生冷食物﹐或本身溫度是冰冷的﹐或性質上是寒涼的東西(茶﹑優格﹑綠豆﹐或是黃連等中藥﹐消炎藥﹑抗生素﹐放射性治療等西藥)。

陰盛的病理﹐理論上在北方寒冷的地區比較容易發生﹐所以清朝的醫家﹐有南方無傷寒的說法。不過拜冷氣﹑冰箱等發明﹐南方如台灣等熱帶地區﹐也可以分享北方人的陰盛疾病。~Orz

三﹑陰虛虛火﹐左下角 III﹕這代表由於長期的飲食﹑照顧失當﹐體內的陰能量降低﹐因此相對來說﹐體質好像看起來比較熱一點

不管是任何臟器發生陰虛﹐中醫上的診斷﹐會產生下午到夜間的口渴﹐而且喝水也難以解除口渴感﹐睡前會體溫上昇煩躁﹐睡眠時會盜汗﹐脈相則是浮﹑細﹑數脈﹐舌相是沒有舌苔﹑或是上面有白色的泡沫。

以我個人的臨床經驗﹐陰虛是各種慢性病的第一病徵﹐因為這代表體內某個部份的局部發炎﹑亢進或衰弱﹑異常生長﹔如高血壓﹑糖尿病﹑腸胃潰瘍﹑心臟疾病﹑荷爾蒙失調﹑關節炎﹑憂鬱與顛狂症情智病﹐以及癌症等等。如果放任不管﹐快則兩年﹐慢則十年﹐大概就需要去西醫那邊報到開刀了。

造成陰虛的狀況﹐最常見的狀況﹐就是生活作息不正常﹑消耗陰能量過度。或者是飲食不節﹐或者是睡眠不足﹐或者是腦力使用過度﹐或者是房事過度﹐不一而足。

四﹑陽虛虛寒﹐右下角 IV﹕這代表由於長期的飲食﹑照顧失當﹐體內的陽能量降低﹐因此相對來說﹐體質好像看起來比較冷一點

陽能量消耗過度﹐導致陽虛的狀況﹐就如同前面所敘述陰虛的情況一樣。只是如同本文最前面所說的﹐陽代表無形的機能能量﹐陰代表實質的臟器﹑體液結構﹐如果因為不當作息消耗的是無形的機能﹐那麼就會導致陽虛。

陽虛而導致的虛寒﹐跟陰虛導致的虛火一樣﹐也是慢性疾病的根源。不過它最後產生的疾病﹐是跟陰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﹕臟器衰竭。也就是需要洗腎﹐心臟忽然銼起來﹐五官的爆聾﹑爆盲﹐肌肉的急性抽筋﹐或是弱化衰退等等。

 

因為陽氣的作用﹐是無形的功能作用﹐陰虛的作用﹐是實質的臟器﹑體液組織。如果能最後將死於陽虛﹑陰虛的人作解剖﹐陽虛的人的內臟﹐應該不會外形變化很大﹐但陰虛的人﹐多半會有腫瘤﹑潰瘍的現象。


那麼陰虛的熱相﹐跟陽盛的熱相 ﹐要如何區別呢﹖

中醫的專業診斷﹐只要切脈就可以立刻判斷。如果就身體呈現的症狀來區別的話﹐陰虛的熱只產生於下午到夜間﹐陽盛的熱則整天都會有﹔陽盛的口渴可以因為喝水而緩解﹐陰虛的熱則沒辦法﹔陰虛的熱會導致情智精神有煩相﹐但陽盛的熱﹐會直接導致昏迷﹑譫語﹑狂亂。

陰盛的寒相﹐與陽虛的寒相﹐也是許多朋友會關心的﹐因為在台灣﹐好像許多女性朋友都被告知自己是冷底﹐仿彿冷底可以讓妳變成林黛玉一樣。

東漢的傷寒論﹐對於這兩者就有非常傳神的描述﹕陰盛的寒相﹐雖烈火厚衣不除(也包括吃進喝進熱的東西﹐依舊無法消除寒冷的感覺)﹔反之﹐陽虛的寒相﹐是可以因為添加衣服﹑接近溫暖的地方﹐或是吃進喝進熱的東西﹐而有所減緩的。

至於寒相﹑熱相的判斷﹐應該沒學過醫的朋友們﹐也能輕易判斷﹕

寒性的人不會口渴﹐熱性的人會口渴。寒性的人會畏寒﹐熱性的人會怕熱。寒性的人喜歡接近熱源﹐身體常常縮起來﹔熱性的人貪涼﹐喜歡四肢攤開。通常看臉色是蒼白鐵青﹐或是紅潤而漲赤﹐變可以輕易分辨。

 

中醫的核心價值是診斷。即使你用的是上好的人參﹑鹿茸﹑冬蟲夏草﹐給熱相的人吃﹐照樣當場爆斃。拿上好的龜板﹑阿膠﹑黃連﹐給寒性的人吃﹐他們也會立刻爆斃。

所以不要再聽信賣藥的人的話﹕藥材貴不貴﹐完全不是重點﹐對症下藥才是重點


所謂的虛火﹐我再補充一點﹐混合中西醫的知識作簡單的解釋﹐舉個住在亞熱帶﹑台灣地區的朋友﹐養生上最常出現的毛病﹕貪吃冰冷飲食

根據西醫的解剖﹑生理學﹕我們的胃需要攝氏四十二度﹐才會開始啟動正常的消化功能﹐包括關閉胃部上面食道的入口幽門﹐以及到下面十二指腸的出口噴門﹐胃部平滑肌的研磨﹐以及胃裡面消化脢的活性。不過胃酸的分泌﹐倒不是跟隨溫度﹐而是胃感覺到裡面有東西﹐包括固體或液體﹐就會開始分泌。

所以如果某個人﹐因為習慣飲用﹑使用冰冷的東西﹐那麼胃酸會照樣分泌﹐但是胃部的其他機能﹐包括封閉向食道﹑十二指腸的開口﹐平滑肌與消化脢的物理與化學消化作用﹐都會因此停頓。

這個時候﹐胃酸就可能上下跑﹑導致侵蝕(胃酸的酸鹼度是二﹐就是刷馬桶﹑廠房鍋爐﹐變態狂毀容用的鹽酸)﹐食物可能在胃部產生腐敗﹐導致漲氣﹐或是腹瀉。

這個時候﹐人體的自然機制﹐就是不隨意的平滑肌﹐會產生類似四肢發抖的現象以產生熱能﹐以昇高胃部裡面的局部體溫﹐直到攝氏四十二度﹐正常機能才會再開機。

如果這個人﹐長期地飲用使用冰冷的東西﹐畢竟胃沒有長眼睛﹐沒辦法那麼機動地先暖機﹐來預備隨時要應付主人要吃進冰冷之物﹐因此久而久之﹐它會隨時自己產生不隨意的產生熱能的動作

中醫來說﹐陽盛是實質上程度較高的溫度昇高﹐也就是西醫的發炎現象﹔而中醫所謂的虛火﹐就是指這種由於生活作息不正常﹐交感神經系統﹐必須因此「銼在等」﹐必須隨時開機以應付狀況的虛耗狀態


睡眠時間不足或過晚﹐會導致心﹑肝﹑腎陰虛。房事過度﹐不管是跟伴侶﹐或是自己來﹐會導致腎﹑肺﹑心陰虛﹐思慮與用腦過度﹐會導致脾﹑心陰(血)虛﹐情緒起伏過大﹐會導致肝﹑心陰虛。

過食寒涼食物﹐會導致胃﹑脾﹑腎陽虛﹐房事過度會導致腎陽虛﹐過度的體能勞動﹐會導致肝﹑心﹑腎陽虛﹐思慮與用腦過度﹐會導致脾陽虛。

以上是由於生活習慣不正常﹐比較容易產生的問題﹐當然還不只上面的那些東西。

 

你或許會覺得﹐用太多會陰虛﹐用太少又會陽衰﹐那我該怎麼樣﹖

本文一開始就已經說了﹕養生之道就是陰陽平衡﹐沒有OO越多越好﹐XX越少越好這種事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enohyeah 的頭像
    shenohyeah

    百般無聊的午後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