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04321.JPG  

  

我自己沒小孩,跟小朋友有限的接觸經驗,就是之前連續教了七年的武館頑童班(我現在只教資深的教練班,有小孩也有成人),年紀是5~17歲,一個班我可以帶接近20個人。

讓小朋友來學武術的家長們,目的多半是鍛煉體魄健康、學習群體紀律兩個主要功能,所以我管理的方式,也會盡量滿足家長的需求。

我個人的經驗與想法如下 :

 

1、以下的教學過程,大前題是不會造成小朋友們身體受傷,以及心情的嚴重不快。因為我是深深認同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」這個儒家理論,一定要盡量讓小朋友覺得學功夫很好玩。

我十歲開始習武,十八歲進入我現在的武術系統,期間啊哩啊雜也學了許多門派,拜了不少師傅,到今年已經四十三歲了,不管是我自己練功、或是教學,我自己一直都覺得還蠻有趣的;所以我個人的教學理念,不管對小朋友或成年人,一直很注重動機與樂趣。

(所以我才會跟我們未來的高手墾杜大人拍這種搞笑照片,讓他覺得上課很好玩)

 

2、用規矩與紀律來約束小朋友們,不如用同儕壓力,被稱讚的虛榮感,或是微妙的異性關係:所以帶隊暖身、練單招的時候,我會盡量讓資深一點的女生擔任(如果該班級有女生的話),這樣再怎麼皮的小男生,多少也會要面子而認真點,甚至會自告奮勇,主動教新進的小小女生。

有些時候,我會使用大絕招,也就是連坐法。如果班級中真有個孩子,調皮到不像話,師傅要狠下心,並且故作漫不經心、公開告訴大家,因為XXX動作不確實,所以大家動作不整齊,必須再練一次,這個同儕壓力是非常龐大的。

不過這種重練的要求,你只能作一次,否則作師傅的就等於帶頭霸凌那個小朋友;而且在重練之後,你必須要公開稱讚那個調皮的小朋友,有滿足你的要求,即使他還是表現得不怎麼樣。因為我們的目的,是讓不守規矩的小朋友,服從團體紀律、收斂自我放縱的意志,不是讓他被同伴們排擠。否則作師傅的,心態就跟小朋友鬧脾氣一樣。

 

3、固定的班級內,要培養出兩個或以上的拳齡比較資深「小隊長」:小孩管小孩,比大人管小孩有效率多了,師傅只要盯著小隊長們別作出身體、言語上的霸凌即可;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,要刻意讓帶隊的小隊長擁有些許特權(可以指揮、稍微偷懶的權利),讓小小朋友們,分別生出奪權服從的群體意識感,提升他們在武藝與作人處世上的技能

如果小隊長在訓斥自己隊員時,有接近霸凌界限時,你一定要跳出來糾正他。這是最原始的「黑臉、白臉策略」,讓全體學員知道,師傅才是班級裡面的Big Boss。這個過程,可以讓小隊長緊張他可能失寵(不管是來自師傅,或是自己小隊的向心力),讓另外一個小隊長的「細漢仔」變多。

不必師傅自己分配,小小孩會自己認隊長,這樣會有隱型的團隊對抗,可以提升各自武藝品質,順便學習人際關係,小朋友也是會見風轉舵,跳槽認別的老大的。

講得八股一點,第三條的這個條目,就是讓小隊長與小小朋友隊員們,自己體會以德服人、以藝服人的道理。(以藝服人、就是你要在專業本事上做得更好,才有資格當領導者)

 

4、不必在武術動作的品質,要求得太過份:老實說、除非你是職業軍警或流氓,就算是大人,跟人家打架的機率,幾乎等於零。我幾十年習武的過程中,見到師兄弟、學員大人們,來來去去的滄桑,會以此為正職、兼差的人(嚴格來說我也算兼差),比例大概只是1%。

我曾經讀過心理學理面有個說法,叫做「陶藝家教練」的心態,就是寧為玉碎、不為瓦全,燒得不好就把作品砸爛的極端心態。對學員要求很嚴厲的教練們,多半是犯了這個心結。

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習武的過程,也曾經有類似「怕吃苦而從少林寺狗洞爬出去逃下山」中途放棄的經歷,也見過些小朋友,小時候混得要命,成年後反而很精進的經驗,所以我對打混的小朋友,態度上蠻寬容的。

 

5、讓小隊長們有使命感:這個可以說是我教學的秘招,偶爾你要把小隊長個別拉到旁邊,面露憂心愁容地一一告訴他們,你的武藝練得蠻不錯,但你們這個小隊表現有點不OK,這麼下去、我們的門派會越來越糟糕。

這個策略是讓那些大小孩的小隊長們有歸屬感,覺得是自己被認可是成人,是有權柄的人。虛榮心與榮譽感,本是一體兩面,虛榮心是只想成就自己,榮譽感則會想提升團隊

因為小隊長總會長大,變成成人或教練,小小朋友隊員,也會成長變成小隊長;你總會當過隊員,也會當過小隊長。

這個傳承的效應與認同參予感,會普遍讓小朋友們,被教育出榮譽感、團隊意識,以及積極進化自己,不論是個人武藝,或是帶隊的人際關係的技巧

 

 

所以我不會妄自菲薄:我自認自己的武藝程度,馬馬虎虎頂多是70分,但是我教學功夫的能力,應該有95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enohyeah 的頭像
    shenohyeah

    百般無聊的午後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