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入八卦雜誌『Inside View』的女記者Katherine﹐問雜誌社裡面﹑最紅牌的記者Richard Dees﹐什麼是成功的秘訣的時候﹐男主角回答她說﹕
「Never believe what you publish...Never publish what you believe」
「別相信妳自己寫出來的﹐別寫出來妳自己相信的。」
一個個偏遠的民用小飛機場﹐黃昏的時候﹐出現了一架黑色的『Sky-Master』﹕兩人座雙尾單螺旋槳飛機。步下小飛機的﹐則是一個身穿漆黑色﹑而內襯血紅的大斗篷﹐神情憂鬱﹑卻又俊俏無比的美男子﹐他仿彿帶著沉重的心事﹐總是雙眉緊鎖﹐在一座座機場之間﹑漫無邊際地飛著…
然後﹐人們過了幾天﹐便會發現該小機場的管理員﹐脖子被鑿開了兩個拳頭大的孔洞﹐全身血液被抽乾﹑死相猙獰。…這一切看起來﹐似乎是傳說中的妖魔﹑『吸血鬼』的造訪。
然而﹑這真的是吸血鬼所幹的好事嗎﹖或者﹑是某個迷上了吸血鬼故事的變態殺人狂﹐模仿而犯下的罪行呢﹖美國聯邦調查局與各州的警方﹐追查這些跨州的神秘殺人事件好幾個月了﹐案情卻都毫無進展﹔最後﹐被另一票『嗜血』的人﹕『Inside View』雜誌﹐嗅到了可以炒作的頭條新聞﹔所以﹑這家聲名狼藉的狗仔八卦雜誌社社長﹐決定派出了他們的當家紅牌記者﹑Richard Dees﹐負責這個案件的追蹤與報導。
當時迪斯正處在低潮中。因為上一則殺嬰邪教新聞的追蹤裡面﹐與他搭檔的另一位女記者Dottie Welsh﹐不知道是自殺還是遇害﹖…她被人發現的時候﹐塑膠袋套住了頭﹐悶死在自家的浴缸裡面。迪斯則是那個第一個發現她屍體的人﹕他忍住了胃中的酸水﹑替她拍下了最後的遺照﹐而且﹑那張照片還上了『Inside View』的頭版封面。
然而﹐即使是老經驗老江湖﹑冷血如迪斯這種人﹐還是有受不了的一天﹐所以迪斯這幾個月來﹐都沒有像樣的作品出現。於是狡猾的雜誌社社長﹐便利用新進來的女記者Jimmy﹐用激將法刺激迪斯﹐來競爭這一則『吸血鬼殺人事件』的新聞。
新來的小記者Katherine Blair(後來男主角根據湯姆歷險記﹐給她取了個小名叫做Jimmy)﹐是個夢想成為出色記者的社會新鮮人﹐雖然她比較希望進入像CNN﹑紐約時報之類的大型媒體﹐但是不怎麼出色的學歷﹐讓她只能在這個聲名狼藉的八卦雜誌『Inside View』工作﹔不過初生之犢不畏虎﹐她還是興致勃勃地跟著迪斯﹐想跟他多學點東西﹐期望有一天能出人頭地﹔卻換來的是迪斯澆頭的冷水﹕
「You want a friend﹖Buy a dog﹗」
也許正如迪斯先前說過的吧﹖…你們這些新人﹐一個個來來去去的﹐也許是走了﹑也許是死了﹐我幹什麼花這麼多心思去教你們﹖
「Bye-Bye Dottie…﹐Hello Jimmy﹗」…迪斯的腦海中﹐又閃過了Dottie慘死的模樣。
Night Flier是美國恐怖小說大師Stephen King的小品﹐這部電影是在1997年出品的﹐我不知道中文譯名﹐甚至於台灣可能根本就沒有買上映的版權﹔這部電影﹐被眾多的影評人與書評人認為﹐比較起史蒂芬‧金其他的幾部翻拍的電影﹐如Pet Cemetery﹑Shinning﹑Thinner﹐以及後來的Green Mile﹑Dreamcatcher…等等﹐更能反應出原作的精神。
史蒂芬‧金的小說﹐一貫地喜歡以美國的『新英格蘭』地區﹑即美國的東北部地區幾個州郡﹐也就是早期歐陸移民﹑尤其是英國人的殖民登陸地點﹐作為他小說故事的背景。因為這裡有豐富古老的傳說﹐與鄉野流傳的奇異故事﹐像是巫術﹑狼人﹑太古生物﹑鬼屋﹑吸血鬼﹐或是古印第安的邪術等等。
如果您有機會遊覽整個美國大陸﹐一樣是鄉間﹑一樣是樹林﹐新英格蘭地區的氣氛﹐也的確帶有某種歐陸的典雅﹑與神秘的氣息。前幾年流行的電影『厄夜叢林』(Blair Witch Project)﹐為恐怖電影迷所稱道的傑作『沉默的羔羊』﹐印度新銳導演M. Night Shyamalan所拍攝的幾部電影『Sixth Sense』﹑『Unbreakable』﹑『The Sign』…取景上也是以紐約上州﹑康乃迪克州﹑馬里蘭州﹑達拉瓦州﹑賓州﹐這些廣義的美國東北地區﹑歐陸人士早期的移民地點﹐作為拍攝景點。
我是個恐怖電影迷﹐如果要打分數的話﹐我會給『Night Flier』這部片﹑與另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『沉默的羔羊』同分﹔這部片在我心目中﹐是一部相當有『味道』的電影。我很少看完一部恐怖片﹐心裡會有『哀愁』﹑乃至於很無奈的感覺﹕它不只是恐怖片而已。
它的好看﹐不是在於嗜血影迷﹐所喜歡的那些『灑狗血』特殊效果(雖然裡面灑的也蠻多的)﹐也不僅僅是劇情的鋪陳(不過裡面故事的推理過程﹑乃至於結局﹐保證讓你意想不到)﹐而是裡面有許多的哲理﹐可以讓觀眾去省思﹕
「作這個工作﹐必須要把自己的情緒抽離出來﹔不然『它』會像癌細胞一樣﹐佔據你的腦子﹐一點一滴侵地蝕你的生活﹐然後﹑你再也爬不出來﹐直到與『它』同歸於盡為止。」。
你是個工作狂嗎﹖不管你是不是記者﹐是從事那行那業﹐這些話都適用在你的身上﹕尤其﹑如果你是那種會為了工作﹐忽略了身邊的人﹐甚至於是自己健康的人。這部電影﹑在這一個意旨上面﹐是頗有寓言性質的。
很不幸的﹑說這句話教訓女主角Jimmy的迪斯﹐最後也不能擺脫這個『癌細胞』﹐而死在這一則『頭條新聞』上。…因為這個結局實在太精彩﹐請恕我在這裡賣個關子﹐不報告出來了。
它的電影配樂﹑那首鋼琴獨奏曲也蠻不錯的﹐哀愁的程度﹐保證不輸給前陣子流行的自殺音樂My Gloomy Sunday﹐有興趣的朋友﹐也可以參考一下。
圖﹕ From Google﹐飾演男主角『Richard Dees』的Miguel Ferrer。
發表時間﹕ 2004/11/02﹐ 10﹕55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