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介紹的是位於皇后區法拉盛的人人小館﹐在Main Street最繁忙的地帶上﹐法拉盛圖書館旁邊。
人人小館的老闆是台灣來的外省同胞﹐這裡的菜色﹐也是類似之前所介紹的參伍玖﹐為台灣式的眷村口味﹐以江浙菜系為主。
這家餐廳﹐在我95年來紐約時就已經有了﹐不過當時的地址是在Prince Street上﹐地方又小又擠。所謂小廟供不了大菩薩﹐大概八九年前搬到現址後﹐生意興隆﹐加上他們七點都就開始供應早餐﹐頗受社區耆老喜愛。
話說以前高科技還沒那麼普及的時候﹐有些華人餐廳裡面﹐會提供兩岸三地﹑華人世界的電視節目﹐或許是衛星電視﹐或許是錄影帶﹐然後一些不懂得租錄影機﹐經濟上不許可安裝衛星電視的耆老們。這也是二十幾年前﹐居住在這兒的老人家們﹐慰籍鄉愁的方式之一。
其實這裡的菜色真的不錯﹐而且沒有添加味精(我對味精非常敏感)﹔不過看完上面的敘述﹐大概可以猜得出來﹐人人小館﹐是個老人集散地。
比如說門口就有高齡的街頭藝人﹐在演奏洋琴。我這輩子﹐還沒見到年紀這麼大的街頭藝人﹐老當益壯﹑老當益壯。
有一天陪老母來用餐﹐見到這一位老太太﹐感覺畫面很落寞﹕不管點的是菜﹑是湯點﹐那位單獨來用餐的老太太﹐必定也盛上一份﹐給對面的空座位。
She must miss someone a lot.
哀傷的部份就按下不表了。從早餐介紹起﹕這是招牌的小籠湯包﹐滋味略遜台灣鼎泰豐﹐不過算OK的了。
先父老沈老闆是揚州人﹐他們那邊的人﹐很講究生活享受﹐所謂早上皮泡水﹑下午水泡皮。皮泡水指的是早餐的湯包﹐水泡皮則是下午的泡湯沐浴﹐以及按摩﹑搓背等等。
人人小館的豆漿﹐乃是招牌之一﹐不管是甜漿或鹹漿。因為每日現作﹐供應有限﹐大概中午前後就賣完了。鹹漿是正統的上海風格﹐與台灣的有些不同。
另外的則是蔥油蛋餅﹑燒餅﹑油條類﹐以及牛肉夾餅。美國地區的中餐廳﹐不似台灣有現炸油條﹑燒餅﹐這兒都是事先製作﹐到要上菜時再加熱的。
這是叫做蟹殼黃的東西﹐也就是豬肉加鹹蛋的餡餅。蟹殼黃原始是沒有加鹹蛋的﹐這種料理方法﹐蠻美味的。
這是人人小館另外的招牌菜﹕開口鍋貼。炸這玩意兒還得有點功夫﹐不然內餡也會因此掉出來的。~XD
不同於台灣通常的閉口鍋貼﹐餡料裡面的油脂﹐可以在煎煮時流出﹐所以不會油膩﹐加上外表酥脆﹐是很爽口的早餐。
除了豆漿類的飲品﹐也有人早餐就開始喝羊雜湯的。就看這熬到如同牛乳的白色湯汁就夠了﹐其他的不必解釋了。
來這裡用餐﹐如果點的菜多於三項﹐通常會有附湯。照片裡面的是酸辣湯﹑番茄豆腐湯﹐以及冬瓜火腿湯。或濃郁﹑或清淡﹐滋味都挺不錯的。
以上是陸續在這裡點過的菜﹕蒜蓉菠菜﹑蝦仁炒蛋﹑筍尖烤肉﹑清蒸鱈魚﹐以及炒高麗菜。
其實味道都蠻不錯的﹐只是下面要介紹的又更優﹐所以就委屈它們變成小圖啦。
這道是我個人有時回家時經過﹐會單點當寂寞老人晚餐的孜然羊肉。
這是另外一道也會點回家下酒的九層塔鴨舌頭。我個人覺得﹐它的味道之妙﹐我在台灣還沒吃到呢﹖
此乃梅菜扣肉是也。看照片就夠了﹐還需要解釋嗎﹖
這是江浙式的紅燒獅子頭﹐所以味道稍微偏甜﹐但頗為鮮美。它是以小砂鍋來悶煮﹐所以熟而鮮嫩﹐肉質屬於比較鬆﹐但肉末選擇比較肥的部份﹐所以吃起來不會很鬆散。
人人小館另外有賣十二種便當﹐這是紅燒獅子頭便當。如果是坐在餐廳堂吃﹐大概就長這個樣子﹐銷路還蠻不錯的﹐每份美金五塊半﹐是人氣商品之一。
別看價格好像比台北的商業午餐貴上一倍﹐這份量也比台北的便當大上一倍﹐我常常是吃不完﹐又打包回去晚餐的。
雖然我已是天主教徒﹐不過老母依舊信仰她的東方宗教﹐我還是尊重她初一十五吃素的習慣。這是人人小館的鮑菇素食便當﹐我也順便嘗了一點﹐香菇炒得很嫩而有嚼勁。
這是另外一回﹐老母點的燻魚便當。醃漬燻魚﹐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常見的菜色之一﹐這兒的燻魚肉質居然還頗軟嫩﹐這倒很少見新鮮。
這是我個人認為﹐人人小館的終極招牌菜﹐作成便當形式的東坡肉便當。為了這道菜﹐我可以暫時忘記自己在減肥。~XD
不過說來也邪門得很。這麼大塊的肥豬肉﹐應該油膩得很﹐但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處理的﹐當你吃進那肥肉的部份﹐只會覺得好像在吃泡芙﹐有鬆綿的甜嫩﹐但不會有噁心的油感﹐是我第一推薦的名菜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