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藥方給妳之前﹐我先說個我自己在學生時期﹐親身見識過的往事﹕
大學的時代﹐我曾經在精神科呆過(是去當intern﹐不是當瘋子)﹔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Case﹕她是一個中年婦人﹐因為重鬱症+精神分裂症﹐她會到傳統市場單腳獨立﹐從早上七點﹑站到晚上七點﹐如是數週。
到了病房後﹐她則變成了所謂的「撞球型」病人﹐就好像大家在電影看到的﹐會緩慢行走移動﹐撞到牆壁﹐居然還會自動計算向量﹑角度折射的那種。
即使我跟她作諮商談話時﹐她也會原地踏步。所以我問她﹐為何要一直不停地走路﹑踏步﹖
「我很想念我的兒子﹐很想快點回家啊﹖」﹐她一邊原地踏步﹐一邊這麼回答我。
…聽得出她沒說出來﹐背後隱藏的邏輯嗎﹖
因為她想快點回家﹐所以想刻意表現像「正常人的模樣」﹔因為她是由於在市場僵直站立﹐所以被診斷有精神疾病﹑而被逮了進來﹐所以她覺得﹐「一直走」會是呈現自己病況有改善的形態。
「不要一直站﹐不代表就要一直走」……我相信明眼人﹐都能看穿問題的核心﹐我相信妳也會這麼覺得。
不過﹑這也是我開給妳的藥方。
如果說﹐反社會﹑憤世嫉俗的言論或見解﹐是僵直性的單腳獨立的話﹐那麼妳如今一直強調「正面能量」﹐大力宣傳給週圍的親朋好友﹐並且每天反復地在網路上﹑貼著「愛自己」的言論…
請恕我不客氣地直說﹕妳這個行為﹐這就是「一直走」。
僵直型的病人﹐太容易被Single Out﹐所以大家可以立即辨別﹔但撞球型的病人﹐混進擁擠的大街﹐人們多半不會注意。
扛著「正面能量」﹑「愛自己」的Politically Correct﹐這麼主流意識正確的大旗﹐誰敢說妳不正常﹖
所以﹑當妳向我抱怨﹐為何自己似乎變成了個「怪喀磁鐵」﹐身邊常常吸引到舉止有些可能不得體的人時﹐我一時還不確定﹐要如何描述會比較正確﹖才不會變成妳眼中「散發負面能量」的人。
畢竟只有撞球型的人﹐才會不介意別人一直走﹐並且撞到了牆﹐還會精準地反彈啊﹖
只喜歡發出負面情緒是偏食﹐完全排斥負面情緒﹑也是偏食。不要一直站﹐不代表就要一直走﹔不要一直走﹐也不代表就要一直站立。
四書裡面的「中庸」說﹕「喜怒哀樂之維發﹑謂之中﹐發而皆中節﹑謂之和。」
作為大夫﹐我也Quote一句醫書裡面的話﹕「一臟偏勝﹑主暴亡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