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d7791db951fcf9cd165d0cd5868381_thumb  

以下說的,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與體會。雖會引用一些影片與照片,但我不對其中演示者的良莠與否背書,除非文中特別提及。

這邊稍微做一些文字訓詁與武術專有名詞的解釋,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,知道了武功也不會加分到哪裡去:

拗步捶(拗發音為ㄠv、ao3)是武術常見的招式,大概所有的東西方武術,只要有出拳打人的,都會有這一招。它的外形是弓箭步,而出的拳與弓步的前腳,是不同一側的

拗步捶更學術的名稱叫「登山步」,取其踏實穩健之意,「拗」本身就有執拗、頑固、穩定的意思;它也的確比順步拳站得更穩,而代價就是可以出擊的距離會短一些、慢一點,因為它出的是後手。如果是拳擊,則叫做Cross Punch/交叉拳

它的架勢雙腳並不站在與重心的同一直線上,但雙腳會貼近那條中心線(我懶得找圖片或找人拍照)。....文後會引用到「發勁六式」的影片,裡面「螺旋拳」的部分,就是標準的拗步捶。

tlbbq5  

如果是弓箭步,而前拳前腳是同一邊的,則稱為順步捶

順步捶是「正弓箭步」,因為同側手腳出擊會比較快,手臂至少也伸得比較遠,勢如弓箭(手的姿勢也像拉弓),故名弓箭步,簡稱弓步。如果是拳擊,這會叫Jab/刺拳

順步捶的外形架勢,通常兩個腳掌與身體重心,還有前手,是在一條線上的,雖然快但也不穩,容易被撞倒或仆摔、拐絆。

1378887359-3223267440  

download  

學傳統北派武術的人,大概都看過類似上面那兩張圖譜,它們將「螺旋勁/纏絲勁」與「拗步捶」配套,乃至於深植人心。

這邊我必須要懺悔一下,我個人大概在接近40歲之前,也認為拗步捶應該是後腳蹬地,然後全身跟齒輪卡榫一樣旋轉,將勁力旋轉到拳頭上。

其實也不能說不對,應該說「後腿發勁並不是拗步捶唯一的發勁模式」,請容我解釋:

1:00~1:40的部分,就是螺旋拳/拗步捶,他們示範的方法很標準,如同前面兩張照片所示,由後腳為力源

不過,拜網路影片資訊所賜,我看到得意技便是「交叉拳」的拳王阿里,他是「前腳發勁出拗步捶」:

0:50~1:10處,您可以見到阿里的出拳,明顯是靠前腳發力出拗步捶/交叉拳的。

所以後來翻了一下教科書:0:17處的拗步撲面掌,也是前腳發勁的,所以後腳才會撇開一個小角度。

拳王阿里的絕招「交叉拳」,當然有許多後人也想模仿,尤其是體型類似於他,手腳長卻體型略微單薄、發勁可能沒有那麼雄厚的人。但有些職業武術選手,可能另外專精的技巧與訓練不同,於是交叉拳逐漸變形,發展出上面影片中那個叫做「超人拳/Superman Punch」的東西,特點是可以先踢後拳,互相掩護。

憑良心說,我個人不是很欣賞超人拳,但在MMA的職業賽事上,是有些選手用了超人拳奇襲成功地KO;不管黑貓白貓,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,不是嗎?

這就是將前腳式拗步捶發勁、練到極為強壯的秘訣:單腿羅馬尼亞式硬舉。舉凡向前挺進、向前跳躍、向前直踢、鞭腿、掃腿,單腿羅馬尼亞式硬舉都是個秘密武器。

學術上來說,支撐腿此時的動作叫做Hip Extension,硬舉是專門練這種動作的。雙腿硬舉固然能頂到你個人最佳最高的重量,但單腿硬舉更有功能性,畢竟絕大部分的運動,都不是雙腳同時同向出力的。

其實單腿羅馬尼亞式硬舉,動力鏈與白馬獻蹄差不多,只是白馬獻蹄是自體體重,能進步的層級有個極限,而且練到可以單腳坐到底再站立,肌力與柔軟度要求的技術難度比較高。使用重量訓練輔助,在得到武術招式所需的肌力上,反而輕鬆簡單多了。

 


 

依照現代體能訓練的原則,當我們藉由某個特定動作的肌力訓練,獲得肌肥大與爆發力之後,就要轉為專項,也就是把打造出來的引擎,裝到某一台機器上去。它可能是船隻,可能是汽機車,也可能是螺旋槳飛機,或只是割草機。

融合傳統與現代,大致有三種運作模式,可以把白馬獻蹄,或是單腿羅馬尼亞式硬舉得到的腿力,煉成更有效率的拗步捶:

1)扎槍:就「以型補型」的角度來看,扎槍的動作根本就是拗步捶,自然也就是許多傳統拳愛好者的首選。

也不能說不對,但如果不細究區分的話,習練者就只練得出「後腿發勁式」的拗步捶,練不出「前腿發勁式」的。

1461471117-1363271268  

長槍的招式不是沒有拗步的前腿發勁法,只是看各人有沒有下功夫鑽研;例如「青龍獻爪」這種後手極力前伸的突襲,就得靠前腿送勁。

2)擰身丟藥球:這也是個動作外形,與拗步捶簡直差不多的練習,不過這個影片裡面,也屬於「後腿發勁式」。

丟藥球與扎槍一樣,也有些眉角,下面再貼一個影片,動作一模一樣,但技術層面就更精密一些。

這個丟藥球的示範就蠻了不起的,他是後腿先蹬地發勁,然後前腳又蹬一點,如同田徑丟鉛球或標槍一樣,雙腳都有遞次參與發勁

雙腳都在拗步架勢上參與發勁,後腿先、前腿後,依序遞次蹬地的運動,還有棒球的投手,以及所有拿棒子的打擊者。所以這不是紙上談兵的發勁理論,而是一大群專業運動員的家常便飯。

不過在我10年前發現前腿式發勁的拗步捶後,在教學上的數年間見聞是這樣的:

純粹後腿發勁速度較慢,只適合後退與佯敗時使用,前進或一般時候,仍以前腿發勁法較能兼顧力量與速度;雙腿遞次的拗步發勁法,理論上可以發最強的勁道,但實作上幾乎辦不到,或是需要更長的時間,只純粹精煉這個技巧,在時間效益上不是很經濟。

雖說棒球選手都有辦法作雙腿拗步發勁,但畢竟投手與打擊者的戰鬥狀態是「對峙」,所以能各自好整以暇地蓄勁、調整架勢,打架可就沒有那麼詩情畫意了。

....你不如多花時間練單腿羅馬尼亞式硬舉,把引擎打造更巨大一些,力量與速度都會因為溢出效應而大大地提升,畢竟這個練出的引擎,在踢腿與步法移動上也用得到;雕琢一個只能發揮在拗步捶上的動作良率,鍛煉效益的CP值有點低。

3)地雷管跳躍式前推:真要講「以型補型」,這個練習可說集扎槍與藥球的大成,而且動力鏈更接近拗步捶,並且前腿發勁與後腿發勁都練得到。

不過可能的話,我會大力推薦練以下最後的這個動作,它可以涵蓋本文前面提及,所有傳統國術與西式重訓的肌力鍛煉:

奧運標準分腿式上搏挺舉。光是這個動作,就把功架、發勁動力鏈、呼吸、甚至連需要的聽勁與化勁,都順便一起練了,而且不只是拗步捶,這個動作大概可以涵蓋我們招式動作的九成,可說是CP值極高的基礎體能鍛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