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見識了一些事情﹐於是體會到﹕「仗義每多屠狗輩﹐負心多是讀書人」背後的涵義。以下是我的申論﹐內容非常的Dry﹐不好意思﹕

首先希望閱讀我以下謬見的朋友﹐先看完上面的影片。上面的影片有中文翻譯﹐是哈佛大學的道德課﹐上課的實況﹐前陣子網路上蠻熱門的。

影片裡面提及的是所謂的道德兩難問題﹕第一個是電車問題﹐第二個是器官移植問題。

 

關於電車問題﹐或是器官移植問題﹐當然是沒有正確答案的。我個人認為﹐關鍵在於罪惡感輕重與否

對於絕大多數的人﹐也包括我﹐在兩種問題的選擇﹐會選擇的第一項﹐是因為司機﹑醫生在緊急狀況﹐由於揹負著必須性的責任﹐所以犧牲一人﹐可以救上五人﹐這是非自願性的犯罪﹐自然罪惡感會比較輕。

但是主動地犯罪﹐例如旁觀者推別人下去﹐或是偷一個健康的人的器官﹐這種行為雖然會導致五人得救﹐但由於罪惡感較深﹐所以選擇這個項目的人會比較少。

…不過這也隱含了一個事實: 你未必那麼有你自己想像中﹐那麼有正義感﹐因為你的選擇﹐是基於「你自己的罪惡感深淺與否」﹐其實你也沒有那麼care那五個人的性命。

在Youtube上﹐還有其他的這個哈佛系列演講﹐關於這類道德兩難的正義﹐的確是沒有正確答案的。

我認為重點在於: 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某項決議﹐背後可能得到多數人支持﹐那麼就可以沖淡﹑稀釋自己的矛盾與罪惡感(對於另外一個選擇的同情)。

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們﹐所謂的正義

或者您可以也閱讀這則新聞。…不論是上面的影片﹐或是聯結的新聞裡面﹐提到的都是一個在人們心目中﹐普遍見人見智的問題﹕

有錢人是否應該繳比例更高的稅﹖或者必須要更主動負擔社會救助﹑社會福利之類的捐款﹖

 同樣的﹐我的目的不在於討論出結果﹐而是決策的心態﹕

跟超級億萬富豪比較起來﹐我們見到他們奢華的生活﹐自然會覺得﹐他們多捐些錢也無妨﹐何況他們的錢也未必是他們賺來的﹐而是眾人努力﹐或甚至是繼承得來的。

但如果有經濟狀況比我們更遜色的人或團體﹐對於我們這些中小階級(照大陸的專有名詞﹐我們這類族群叫做小資)﹐有類似的批判﹐希望我們也犧牲掉吃大餐﹑外出旅遊﹑買包包與化妝品﹑買智慧型手機與3C產品﹑看電影的錢﹐也捐點給慈善團體﹐我們的反應﹐恐怕也會跟那些巨富一樣支支吾吾。

這背後隱藏的心態﹐就跟前面的兩難問題一樣﹕指責億萬富豪時﹐我們的論調﹐有成萬上億的小資作為靠山﹐所以可以分攤責任與矛盾感﹔但面對比我們更窮苦﹑更需要幫助者的勸募﹐我們的道德性被稀釋了﹐自然正當性就沒有那麼強。


為什麼我最前面說﹐我領悟到「仗義每多屠狗輩﹐負心多是讀書人」的道理﹖

因為教條﹑原則﹑規矩﹑禮教﹐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普遍遵守的﹐所以當你照著作時﹐你的正義濃度會高一些﹐你需要分攤的責任與罪惡感(如果那個決定﹐可能會傷害﹑剝奪﹑排擠到某些人的權益)﹐也會稀釋許多。

很不幸地﹐書讀得越多﹐你越能旁徵博引﹐為自己當下看起來不太OK的行為﹐立刻找到個五四三的籍口下車。

所以你在生活中﹑網路上﹐永遠可以見到許多人呼朋引伴來罵陣﹑撐腰﹑筆戰﹑助拳。因為大家都知道﹐無事生端是不OK的行為﹐所以需要更多的人來Back Up﹐以稀釋自己的不安﹐確立自己行為的正當性。

以上的東西﹐如果只是用在家門外的人﹐即使不盡人意﹑或許還是OK的﹔但如果出了狀況的是你的另外一半﹐那麼你會怎麼辦呢﹖遵守照顧對方的誓言﹐還是扛一個更大的規矩﹑教條﹑道德規範﹐就這樣砸下去拒絕﹖

我說的當然不是沒回家吃飯﹐沒幫忙作家事之類的小事﹐而是對方﹑或是他/她的家人﹐出了經濟﹑法律﹑人身安全的問題﹐而你見到那個問題﹐是所謂道德﹑社會規範上有爭議性的﹐例如投資失敗﹑爛賭﹑主動挑釁別人之類的狀況﹐那麼你還會義無反顧地挺下去嗎﹖

 

曾經有女孩子跟我說﹐覺得跟我相處很寂寞﹔也有人說﹐覺得我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﹐但好像浮浮的﹑虛虛的﹐好像沒有那麼實在。也有人說﹐覺得我看起來有禮貌﹐但總有距離感﹐看起來假假的﹔或是說我的資歷與條件﹐以世俗的看法應該是穩定的﹐但我的人﹐總給人不安全感。

我領悟力比較差﹐想了那麼久﹐不過我已經有答案給妳了﹕

伴侶在一起﹐就是一男一女﹐扯大道理進來﹐企圖給自己的正確性撐腰﹐是很蠢很愚笨的事情。夫妻間可以同意的﹐就是正確﹐不必其他人背書確認。如果想當原則﹑教條上完全正確的人﹐像是偉人﹑聖人﹐應該直接去出家﹐別跳進婚姻裡面學人家當老公。

妳對我的懷疑與指責﹐都是正確的﹐我好像是個能同甘﹑而不能共苦的人。…因為我不相信如果有一天﹐我如果糗了﹑老了﹑窮了﹑病了﹐妳也會照顧我。

因為妳﹑或妳們﹐讓我感覺﹐我從來都不是妳的第一人選﹐我只是個備胎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