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嚴格來說﹐中醫的核心是診斷學﹐針灸﹑推拿﹑藥方﹐都只是工具而已。所以即使學得精妙的藥物炮製與配伍﹐但診斷不精﹐依舊是白搭。

除了極少數的獨方(只有一味藥的藥方)﹐例如獨參湯(上等人參煎成湯劑﹐作為急救﹑吊命用)﹐獨聖散(白芨研磨為粉末﹐治療被火鉗烙刑﹐刺穿胸肺之用)﹐輪迴酒(自己的尿液﹐治療被毆打後血栓回流心脈堵塞﹐外敷治蜂類叮咬)…﹐絕大多數的中藥藥方﹑方劑﹐都是一味以上的複方﹐不管是內服﹑或是外敷。

這裡為大家介紹的﹐是複方中藥方組成的意義﹐學術上稱為方義。比如說﹐醫書會寫道﹕「變以四君子湯義…」﹐意思是說﹕使用四君子湯的組合原理﹐再作應用變化。

我相信很多門外漢﹐都想知道中藥藥方的設計﹐基本的思維﹑原理是什麼﹖事實上﹐我以下要介紹的﹐在一般中醫學院裡面也不會教﹐因為這是口傳心授﹐老藥工學徒制學習的系統﹐才會教的東西。

我只介紹最簡單的藥方之一﹐去痰類的二陳湯﹐若已有中醫藥基礎的朋友﹐相信很簡單可以舉一反三。學習方劑學﹐可以輕鬆而不必死背﹔當然啦﹐這是建築在您對於中藥別藥物藥性﹐已經有相當基礎之上。


【二陳湯】‧宋朝﹑太平惠民和劑局方(簡稱局方)。…這是每一本現代﹑古代中藥方劑學課本﹐去痰藥的章節裡面的第一味藥方。

陳皮(橘紅)﹑半夏﹑茯苓﹑炙甘草﹐另加生薑﹑烏梅。

中醫裡面所說的﹐就是帶有黏性的雜質﹐全身都可能會發生﹐未必只是呼吸道裡面而已﹐之前的文章有介紹過﹐這裡就不重複了。

這個藥方的方義﹐核心是陳皮﹑半夏兩味藥。

用點想像力﹕中醫裡面的痰﹑雜質﹐就好像是廚房流理台上面的污垢﹔你如果要把這些黏膩的污垢去除﹐至少需要一個物理性質的刷子﹐還有化學性質的清潔劑。

在二陳湯裡面﹐屬於理氣藥的陳皮﹐就是那柄刷子﹔屬於去痰藥的半夏﹐就是那個清潔劑。這也就是古人所謂「善治痰者先理氣」﹐許多時方派(自己隨意組合藥物﹐並不深刻了解藥方組合更深層意義的大夫)﹐所犯的錯誤﹐就是低估理氣藥那柄刷子的必須性。

陳皮﹑半夏﹐在藥物性質上﹐是屬於比較溫熱而乾燥的﹐所以適應症是比較寒﹑濕的病人﹐如果是熱性﹑燥性的痰病﹐那麼就使用寒涼﹑潤滑性質的刷子與清潔劑

剩下的幾個藥物﹕茯苓利濕而健脾﹐炙甘草補中土脾胃﹑唯藥效較弱﹔所謂脾為生痰之源﹐所以茯苓的功能是治本﹐但作為去痰﹐它的直接功能很弱。生薑﹑烏梅﹐是緩和半夏的毒性﹑燥性之用。

所謂的二陳湯義﹐就是所有的去痰類藥方﹐都要有把刷子﹐還有清潔劑﹐然後再加點輔助脾臟功能﹐還有預防刮去油污時﹐作用會太凶猛﹐保護腸胃的藥物。

現在您再打開方劑學﹐例如醫方集解﹑第十五章的除痰之藥﹐閱讀起來就會感覺簡單多了﹕

清肺散﹐治療熱性有痰的咳嗽。這裡面的刷子﹐變成涼性的杏仁﹐加上力量比較強而溫性的陳皮﹐清潔劑則變成寒性的貝母

茯苓丸﹐治療久病而脾陽衰敗﹐痰已經結成類似固體而頑固難出的疾病。所以這裡用的刷子﹐是理氣藥裡面力量最強﹐號稱可以衝牆倒壁的枳實(或枳殼)﹐為了溶解幾乎成為固體的頑痰﹐所以輔助半夏的清潔劑﹐是屬於瀉藥類﹑可以軟堅化結的芒硝

礞石滾痰丸﹐治療隱藏在深層部位﹐藥力極難到達﹐症狀類似皮膚病﹑顛狂疾病﹐性質屬熱的痰病。這裡的刷子﹐是同為理氣藥裡面力量凶猛的沉香﹐清潔劑則是礞石﹐輔助以寒性﹑寧神的黃芩﹐以及猛瀉藥而涼性的大黃

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﹕最後來個大家熟悉﹐源自清朝名醫葉天士(號稱天醫星下凡)的方劑﹐主治痰多而咳嗽﹐喉嚨緊實不適。基本上川貝枇杷膏﹐是個蠻狡猾而取巧的去痰藥方﹕

裡面的刷子是枇杷葉(中性﹑潤性)﹑陳皮(溫性﹑燥性)﹑桔梗(涼性﹑潤性)﹑薄荷(涼性﹑燥性)﹑款冬花(涼性﹑潤性)。而清潔劑是半夏(熱性﹑燥性)﹑川貝母(涼性﹑燥性)﹑瓜蔞仁(涼性﹑潤性)﹑蜂蜜(涼性﹑潤性)﹐再加上沙參的涼潤補性﹐乾薑的熱燥性。

這帖方劑﹐基本上是中性的﹐不潤也不燥﹐不寒也不熱。

不潤不燥﹑不寒不熱﹐基本上就是沒有對症下藥的無效藥﹐因為如果你的身體是中性﹐不濕不燥﹐不寒也不熱﹐那麼你就是健康的﹐根本不會有疾病的不適感。不過作為符合經濟規模﹐節省成本而大量製造的立場來說﹐這帖藥也的確比較不會出亂子。不過如果只是貪圖喉嚨舒服﹐其實泡薄荷茶來喝就夠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