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則日記﹐我不只寫給同是主內兄弟姐妹的人﹐也寫給對佛教教理有心得的朋友們﹐所以﹑裡面我會引用許多外邦人信仰的專有名詞。

目前的我覺得﹐使用不是聖經的宗教語言﹐對我而言﹑只是個方便溝通的方言﹐於我信仰主的意志﹐不會動搖半分。我只是要跟大家﹐分享我最近領悟出的東西﹐讚美神的指引﹕

 DSC04082.JPG

這是我偷拍我家附近的天主教堂﹐週日時的彌撒。最上頭音樂的影片﹐則是在神父主持最後遞給大家聖體時﹐我們教堂的音樂總監﹐都會獻唱這首Holy﹐這也是固定儀式之一。

如我之前曾經提過﹐或許是我虛榮﹐但我選擇成為天主教徒﹐而不是一般老中的主內兄弟姐妹﹐成為新教的基督徒﹐原因之一﹐就是聖樂古典而空靈﹐我仿彿﹑可以聽到來自天國的音籟。

這是我半生不熟的想法﹕上帝的事工是奇妙的﹐當他要帶領一個人﹐有時候需要用鞭策﹐有時候需要用慈悲﹐有時候需要用智慧的話語﹐有時候﹑只是一首歌而已。

「我喜歡憐恤﹐而不是獻祭。」。你明明可以選擇﹐僅以一首歌﹐便能得到救贖﹐為何要折磨自己的心﹐選擇重擔呢﹖

「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﹐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馬太福音11﹕30

你們應該記得﹐葡萄園的比喻吧﹖(馬太福音20﹕1~14)﹐只要能進入天國﹐得到的愛與喜樂﹐是沒有差別的﹐不會因為進入的時間﹐甚至進入的入口有所不同﹐而有所差別。

連外邦人的宗教﹐都知道「放下屠刀﹑立地成佛」這回事﹐難道你們敢質疑﹐主耶穌救贖罪人的種種巧妙嗎﹖


 

我記得我還是嚴謹的佛教徒時﹐一位在華人佛教界很有名的在家居士﹑南懷瑾先生﹐在他的作品裡面﹐曾經提及﹕他曾經跟基督教的神職人員討論過﹐聖經的道理也很不錯﹐但就是當初翻譯的時候﹐翻譯的不夠信﹑雅﹑達。

聖經裡面提到﹐導致人類煩惱﹑痛苦的是原罪(Sin)﹐但是因為罪這個字用的不好﹐所以在華人世界裡面不討喜。但是當初佛教傳入中土﹐唐朝時候﹐還曾經傾一國之力﹐專注於翻譯佛經﹐所以翻譯出了業力(Karma)這個文詞優美的名詞。

但如果你不以宗教的執著來想想﹕原罪或業力﹐所隱含的概念很類似﹐它們都代表著﹐不是你當下所犯的錯誤而導致的懲罰﹐而是你出生之前﹐就已經承擔的東西。

初級的佛教徒﹐會說業力來自之前的所作所為﹐甚至是前輩子﹐懂得佛教理論的﹐則會說﹐業力來自於無明。什麼是無明﹖它包含了莫名其妙的隨機事件﹐也包括了人心不求甚解的怠惰﹑無知﹐以及順從慾望的隨性

聖經裡面解釋原罪的方式﹐非常簡單﹑非常抽象﹐也很有智慧(創世紀第二章創世紀第三章)﹕因為亞當﹑夏娃﹐偷嘗了那棵稱為知善惡樹上﹐所出產的果實﹐而上帝曾經交代過﹐絕對不可以吃的禁果。

蛇誘惑夏娃偷吃的時候﹐是這麼說的(創世紀3﹕5)﹕「上帝知道﹐當你們吃了這果實的時候﹐你們的眼睛就會明亮﹐你們如同上帝一樣﹐知道善與惡。」

人類的原罪﹐就是在於想要成為上帝﹕半生不熟地﹑想要分辨那好與壞﹑善與惡﹑高或低﹐OK或不OK﹐自以為高人一等﹐自以為可以成為神。


「我在園中聽到你的聲音﹐我就害怕﹐因為我赤身裸體﹐我便藏了起來。」創世紀3﹕9

…上面這句話﹐是亞當嘗了禁果之後﹐忽然覺得沒穿衣服是羞恥﹑丟臉的﹐因而躲避上帝所說的話。

 

我記得小學五﹑六年級的時候﹐我的父親﹐終於考上了駕照﹐後來買了台喜美的小車。單純的我﹐只覺得老爸有了個新玩具﹐而且可以載我們全家出去玩﹐所以很開心地在班上﹐跟同學分享。

那個時候﹐我班上有個家裡當官的同學﹐家境蠻不錯的﹐他只淡淡地回答說﹕「這有什麼了不起的﹖我們家就有兩台賓士了。」。

當時的我﹐不知道什麼是賓士﹖甚至於我對喜美﹐也不是怎麼了解﹐所以還回家問了老爸﹔我的父親很老實地告訴了我﹐喜美與賓士﹐在這個世俗上的定義﹐我得到了答案﹐有點沮喪﹐覺得好像被羞辱﹑恥笑﹐覺得自己見識淺薄。

如果我不知道喜美﹑賓士﹐在世俗間人們的定義﹐我不會覺得羞恥﹐不會因為我單純地分享家裡有新玩具的新鮮感﹐而覺得不好意思﹐甚至有點丟臉的感覺﹐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。

因為「理解什麼是喜美﹑賓士的差別」﹐就這個事件而言﹐我吃下了『知善惡樹』的果實。

這就是造成人類痛苦﹑煩惱﹐在聖經裡面的解釋﹕

因為你懂得比較﹑分別的概念﹐你製造了所謂的高低﹑好壞﹑優劣的價值觀﹐你有了患得患失之心﹐而且更糟糕的是﹐你居然還教人家去吃知善惡樹的禁果﹐讓人家也開始苦惱。

所以慈悲的主耶穌﹐以肉身存在於這個世界時﹐最厭惡的﹐就是指指點點﹐要別人守規矩﹐自己言行卻也不怎麼樣的法利賽人


「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﹐也照歹人﹔降雨給義人﹐也給不義的人。」馬太福音5﹕45)…我很喜歡聖經裡面的這句話。

有時候﹐我們很想理出一個頭緒﹐很想知道﹐為何好人不長命﹐禍害遺千年。善良的人﹐好像常常受苦﹐為所欲為的人﹐卻好像得意洋洋。我們會同情那些看起來可憐的人﹐我們也會暗地裡去罵那些得意驕縱的強人。

你是否覺得﹐上天﹑或是因果報應不公平﹖

我們生活周遭﹐總是會有順利的﹐或是不順利的事情。但那個事情﹐會變成好事﹐或是壞事﹐成形於我們的心態﹐成形於我們自己有沒有差別心。所以般若心經﹐裡面會說成道者的心態﹐是「不生不滅﹑不垢不淨﹑不增不減」。

你如果是義人﹐那麼有日頭﹐你會去享受溫暖﹐而不是去想紫外線會造成皮膚癌﹔如果下著毛毛細雨﹐你會去享受著沁涼﹐而不是去害怕會得風濕﹑或是感冒。

當下﹐鈍化你敏銳的心思﹐就只是去體驗﹑感受﹐不要去比較﹑類比過去類似的經驗。因為那是知善惡樹的禁果﹐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oh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